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《语文》重点复习资料
发布:2020-10-22 10:40:15 点击:
2.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:春秋
3. 第一部断代史:汉书
4. 第一部兵书:孙子兵法
5. 文章西汉两司马:司马迁。司马相如
6. 乐府双璧: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,加上《秦妇吟》为乐府三绝
7. 史学双璧:史记 资治通鉴
8. 二拍: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(凌蒙初)
9. 大李杜:李白 杜甫 小李杜:李商隐 杜牧
10.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:鲁迅 郭沫若
11. 三不朽:立德 立功 立言
12. 三代:夏 商 周
13. 《春秋》三传: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
14. 三王:夏禹 商汤 周公
15. 三山:蓬莱 方丈 瀛洲
16. 三教:儒 释 道
17. 三公:周时,司马 司徒 司空
西汉,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
清明,太师 太傅 太保
18. 三曹:曹操 曹丕 曹植
19. 公安三袁: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
20. 江南三大古楼: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
21. 岁寒三友:松 竹 梅
22. 三辅: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
23. 科考三元:乡试,会试,殿试和自的第一名(解元,会元,状元)
24. 殿试三鼎甲:状元 榜眼 探花
25. 中国三大国粹:京剧 中医 中国画
26. 三言: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(冯梦龙)
27. 儒家经典三礼:周礼 仪礼 礼记
28. 三吏: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
29. 三别: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
30. 郭沫若 “女神”三部曲: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
31. 茅盾“蚀”三部曲:幻灭 动摇 追求
农村三部曲:春蚕 秋收 残冬
32. 巴金“爱情”三部曲:雾 雨 电
“激流”三部曲:家 春 秋
33. 第一部国别史:国语
34.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:国策 战国策
35.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:晏子春秋
36.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:屈原
37.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:孔雀东南飞(357句,1785字)
38.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:《典论·论文》(曹丕)
39. 第一位田园诗人:东晋,陶渊明
40.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:南北朝梁人刘勰的《文心雕龙》
常用的修辞手法:
1.比喻: 有突出事 物特征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的作用。
2.借代: 借代的运 用能使语 言简练、含蓄.
3.夸张:有更突出、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。
4.对偶:从形式看,语言简练, 整齐对称; 从内容看, 意义集中含蓄。
5.比拟:比拟有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,使描写的人、物、事表现得更形象、更生动的作用。
6.双关:语义含蓄,发人深思,节省笔墨。
7.设问:问题引入,带动全篇,中间设问,承上启下,结尾设问,深化主题,令人回味。
8.反问:用来加强 语气,表达强烈的感 情,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9.叠词:渲染诗歌 氛围,增强诗词的叠 韵美。
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:
1.情景交融:间接而含蓄,景色描写中寄予着诗人的情感。
2.对比烘托:从侧面着意描写,作为陪衬,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。
3.联想想象:想象犹如天马行空,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。
4.用典:使诗歌语言精练,内容丰富,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,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5.象征:形象生动具体,化实为虚。
6.使用叠词:增强韵律感,其强调作用。
7.托物言志:感悟抒怀,隐晦的表情达意,含蓄蕴藉。
8.细节:真实、准确、传神。
9.白描:即不加渲染烘托,粗笔勾勒,真切深刻。
10.比喻:化平淡神奇,化深奥为浅显,化抽象为具体,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。
11.借代:以简代繁,以实代虚。
12.比拟:色彩鲜明,描绘形象,表意丰富。
13.夸张:揭示本质,给人以启示;烘托气氛,增强感染力;增强联想,创造气氛。
14.对偶:有音乐美,表意凝练,抒情酣畅。
15.反问:加强语气,突出感情。
16.设问:引人注意,启发思考。
17.双关:意在言外,言此而意彼,含蓄蕴藉。
(二)必备知识点
高起点语文考试是全面考核语文能力的一种考试,它主要分为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、现代文阅读、古诗文阅读和鉴赏、写作几个方面。一般由一卷、二卷组成,一卷是机读,是单选题。二卷是笔答。在测试中占的比例最大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两项。
语文考试没有指定教材,所以也就没有固定课本,没有规定基本篇目,考试只是遵纲不循本,主要是考察能力的掌握:
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的掌握,包括:
1、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。这里重点考查的是字音。考生在复习时,要注意复习三方面的知识:
首先,要注意拼音规则,作为成人考生特别要注意:儿化音、间隔符号。
其次,要注意同音字和多音字,例如:
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,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
A、苗圃 逮捕 哺育 铺面 相辅相成
B、侥幸 皎洁 缴纳 蹊跷 矫枉过正
C、仿效 旋转 旖旎 旅行 防微杜渐
D、机械 告诫 押解 拮据 心存芥蒂
这道题考的是读音不相同,考生就应该利用同音字进行排除。也就是说,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同音字,就应该淘汰。本题答案是C,五个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fǎng xuán yǐ lǚ fáng.做这种题时,可以直接选取答案,如果不认识答案中的字,也可以从其他选项中采用同音字排除法。
再次,要注意辨识错音字,也就是我们生活中读错音的字。要注意纠正错音字,特别要小心那些已经习惯读错的字,避免犯读半边、混读形似字、误读声调的错误。
2、辨识现代汉语常见的错别字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:一是同音字代替。也就是我们在书写时使用了一些音同而字形、字义皆不同的字代替,造成错别字的现象。例如:“威胁”一词经常有人把它写成“危胁”。二是形似字混用。在书写时误将一些形体相似而音、义绝无关系的词混用。例如:将“明星”写成“名星”。三是乱用简化字。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只图一时省事,将一些笔画多的汉字随便简化,造成错别字。例如:把“舞会”写成“午会”,把“零件”写成“另件”。在语文考试中,不仅在Ⅰ卷的选择题中有错别字试题,而且在Ⅱ卷的问答题和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同样会被扣分。
3、同义词、多义词和常见的成语。在复习同义词时,要注意区分其细微的差别。如“截止”和“截至”,前一个词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时间到了最后的时候,后面不会再有机会;后一个词的意思是一件事情在某一时间段上,后面还会有继续,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对象。多义词的使用,要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意思。比如:“风骚”一词,在“独领风骚”和“卖弄风骚”中意思绝不一样。另外,复习成语时,要掌握成语本身真正的意义。例如:“不以为然”这一成语,不少人将其用成了“满不在乎”的意思,其实,它的意思是“不以为是这样”。成语复习最好将范围圈定在常见的成语上,要把握成语的准确意思,不要含含糊糊。此外,考生还要注意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感情色彩,特别要注意那些原本有感情色彩的词在使用时的变色情况。
4、辨识和修改病句。在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中,新的成人高考大纲在病句一项的要求并没有变化,考生仍要能够分辨7种病句。7种病句是:(1)语序混乱。语序混乱是指语言表述不符合语言的语法顺序。这可以细分为多项定语的混乱、多项状语的混乱、语意轻重的颠倒、逻辑顺序的混乱以及修饰语没有靠近被修饰语等。(2)不搭配。不搭配包括主谓不搭配、谓宾不搭配和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不搭配。(3)成分残缺。在辨识成分残缺的病句时,要将重点放在句子主要的成分上。具体说,就是要盯住句子的主、谓、宾三大成分,特别要注意那些看上去好像是有主语和宾语的句子,而其中的主语却是用一些介宾短语或动宾短语充当,但这些短语又不能做主语和宾语。比如:“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,使我进步很快。”在这句话中,“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”是一个介宾短语,“使我”又是一个动宾短语,这两种短语都不能做主语,因此这句话就是一句缺主语的病句。(4)成分赘余。成分赘余指的是成分多余。一个句子,缺成分不行,多成分也不行。(5)结构混乱。这种病句是指将两句话的句子结构混在了一起。(6)表意不明。表意不明的病句,看上去没有语法错误,但是,句子的意思不单一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歧义句,这种句子容易让人产生误解。(7)逻辑混乱。逻辑混乱的病句,一般包括不符合生活逻辑和自相矛盾两种。
5、辨识常见的修辞格。新的大纲要求成人要掌握8种修辞格,即:比喻(包括明喻、暗喻和借喻)、借代、比拟(包括拟人、拟物)、夸张、对偶、排比、设问、反问
另一方面考察阅读和写作能力。其中现代文阅读包括科技文阅读和社科类阅读,还有古诗文阅读,最后是写作。
二、在现代文阅读上:
考生在复习时,首先要注意字、词、句的阅读,要能够理解词义、句意和段意。其次,要注意各种文体的阅读方